深圳作为高度城市化的超大城市,土地资源紧张,土地复垦主要针对因城市建设、采矿、工业活动等受损的土地,通过生态修复和功能重塑实现土地再利用。
一、复垦目标
生态修复:恢复土壤肥力、植被覆盖及生物多样性。
土地再利用:转化为农业、绿地、公园或建设用地。
政策合规:符合《土地管理法》《土壤污染防治法》及深圳市生态保护要求。
二、复垦重点区域
废弃工矿用地:如龙岗、坪山等区历史遗留采石场、砖厂。
城市更新地块:拆除重建后的临时闲置地。
填海造地区:如大空港、前海等区域的生态修复。
非法侵占用地:清退后需复垦的集体土地。
三、技术流程
前期评估
土壤检测(重金属、pH值、有机质等)。
地形测绘与水文调查。
工程措施
地形整理:削坡、平整、排水沟建设。
土壤改良:客土回填、添加有机肥/钝化剂。
生态修复
植被选择:乡土树种(如樟树、红树)、耐污染植物。
微生物修复技术(针对石油/重金属污染)。
监测维护
3-5年跟踪监测土壤质量及植被成活率。
四、政策支持
资金补贴:深圳市生态修复专项资金、社会资本参与(PPP模式)。
简化审批:纳入城市更新或国土空间规划的项目可加速流程。
创新试点:如光明区“矿山复垦+光伏发电”模式。
五、案例参考
大鹏新区废弃采石场复垦:修复为生态公园,结合旅游产业。
茅洲河沿岸整治:工业污染地复垦为滨水绿地。
六、挑战与对策
土壤污染:需联合环保部门开展专项治理。
权属纠纷:明确复垦后土地用途(农业/建设/生态)。
长期维护:引入智慧监测系统(如IoT传感器)。
七、责任部门
牵头单位: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
协作单位:生态环境局、各区政府、专业修复企业。
如需具体项目的复垦方案,需结合地块测绘数据、污染评估报告等进一步编制。深圳近年强调“山水林田湖草”系统治理,复垦项目可优先申报省级以上生态修复试点。